自从我第一次接触电商已经过了 20 年了。但时至今日,我基本上依然是以消费者的角色参与其中。从客观上说,电商的发展确实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所以,我从来也不会去否认它积极的一面。但是,我还是认为目前中国的电商道路已经走偏了。
在那个物质不丰富且地域限制明显的年代,你很少能接触到身边以外的东西。在浙江沿海的一个小城市里,你既不可能见过北京烤鸭,也不可能去试一试广式早茶。你的选择就只有眼前的几种,也许和你的父辈甚至祖辈完全一样。
2004年大学毕业后,电商在中国得以横空出世。又经过几次物流体系的创新与完善,今天只需点击几下鼠标,明天想要的东西就已经自动送到家门口了。
但是,电商的核心价值不应该是快速地满足多样化的选择吗?而如今呢?抛开 “快速” 不说,光 “多样化” 三个字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成色。
只要打开任意一个大型平台的购物网站,输入一个常见的商品,你就会看见一大堆的结果。里面有生产商(旗舰店),有分销商,甚至还有卖假货的人。你无法分辨谁家的商品最好?性价比最优?你判断的依据也许只来自于价格,而最终买到的却仅仅是一个冒牌的山寨货。所以,“多样化” 应该提供的是:A、B 和 C,而不是 A、A- 还有假 A。
那为什么平台不出面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?我想究其原因还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吧。谁也不想在寡头竞争中败下阵来。商家越多,流量就越大,地位就越发稳固。更何况和假货宣战等于告知天下自己有污点,而“自毁前程” 的事没有壮士断臂一般的勇气是干不出来的。
最近,我在其他平台上上也看见了类似的苗头。笔记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 “失望”、“变味儿”、“想要离开” 的意思。我想大家一定还是觉得广告(虚假)太多而价值(真实)不够吧。
如果中国的电商依然这样发展下去,那损害的就是最基础的价值体系。没有人创造价值的话,谁又能在一潭死水中独善其身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