峰终效应是由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·卡曼尼在2002年前后率先提出。它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:人们在体验一件事情的时候,对峰值和结尾的印象最深刻。换句话说,只要你处理好了峰值和结尾时顾客的体验,他就很有可能再次光临。
符合峰终效应的例子有很多,比如:游乐园里的过山车项目。假设你想玩一次过山车,那也许得先排上 30 分钟的队。之后终于轮到你了,你绑好安全带,怀着忐忑的心情出发。车辆临近高点的时候,你的心脏都快跳出了嗓子眼。经过一阵呼啸和翻滚,你终于回到了当初出发的地方。你迈着松软的腿走下台阶,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再来一次?(或者这辈子都不想再来了……)
你的感受在第一次下坠(峰值)和回到起点(结尾)的时候留下了烙印,无论它是不是美好的回忆,都影响了你下一次玩过山车的行为。而最初排队的 30 分钟早已被你忘得一干二净。
那么把峰终效应放到葡萄酒中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?
你和女朋友的爱情马拉松已经跑了整整三年。今天是你们初识的纪念日,为了一举拿下这场战役,你特地挑选了一款葡萄酒为烛光晚餐助助兴。这是一款来自意大利的莫斯卡托·阿斯蒂,有着明亮的颜色和扑鼻的香气。显然你的女朋友很喜欢这种口感,所以你决定再多聊聊流传在葡萄酒产区的有趣故事。酒过三巡,你发现两人都微醺得恰到好处,终于到了该到拿出那枚戒指的时候啦~有点出乎你的意料,她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婚事,这让你几乎高兴地跳了起来。最后你来到前台结账,心里盘算着店家可能会趁机痛宰你一顿。但事实上,这瓶葡萄酒采用了全新的定价方式,只要你喜欢你可以支付任意的价格。你在表示完自己应有的慷慨后,决定一辈子都会买这款葡萄酒。
这个梦幻一般的场景在峰值(微醺)和结尾(付账)时都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,所以顺利成章的你喜欢上了这款葡萄酒,甚至是这个酒商……。
当然,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,但其中蕴含的原理却是相当实用的。作为一个泛餐饮行业的圈里人,你应该关注顾客每一刻的心理状态和真实体验。然后不断地优化这个过程,以期待产生最好的效果。
下一次,你再去宜家的时候,就该明白离开时 1 元的冰淇淋有什么用了。
